姜莉同志是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主任。自2001年入职本校,在高校教育战线上已经勤勤恳恳工作了22个年头。在这22年里,她凭着对教育事业的强烈责任感,把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全部投入到自己从事的事业中,虽没有轰轰烈烈的先进事迹,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但在平凡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却展现了一名有责任、有担当的高校思政课教师。
关爱学生,塑优秀人才
“德为师之本”,作为一名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是最重要的。做教师首先是做人,不管在平时的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不管是在学生面前,还是在同事面前,她都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打动人、感染人,树立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崇高理想和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她尤为关注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和身心的健康。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把党的最新理论传达给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课堂外,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学生的心理、思想动态。在任教外语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时,她在课堂讲授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内容,一名学生表现出异常心理状态。课后经过耐心、细致的交流,她了解到这名学生由于家庭原因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但是担心遭到同学排挤、学校劝返回家,她隐瞒了自己的病情,如果不及时介入,很容易产生重大隐患。姜莉老师一方面和该学生进行交流、疏导,一方面及时反馈给辅导员和学校心理中心,进行积极治疗,最终避免出现严重后果。在她从教过程中,曾有多名学生因个人、家庭问题,对学习失去兴趣,消极厌学,她知悉后,从学习、生活等多方面给予鼓励、帮助,让他们重拾学习的信心,顺利毕业走向社会。对于一些积极上进的同学,鼓励他们不断提升自身,并根据他们实际情况,给予学业上的指导,多名学生成功考取研究生或考公考编。
二、热爱工作,创优异成绩
作为一名工作20多年的老教师,她热爱工作,先后担任多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中,认真备课,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同时积极投入到教研教改中,通过科研、教研来促进教学。她主持2011年校级课题“民办高校大学生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主持2012年教育厅课题“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研究”,参与2016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创新创业意识培育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研究”,主持2021年校级专项课题“三全育人视角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创新”,主持2022年校级教改课题“党的领导通识教育教学体系设计研究”。在教学之余,她积极撰写论文,先后发表《民办高校大学生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心理与干预策略》、《探究预防与缓解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民办高校思政教师职业倦怠对思政教学状态的影响与预防方略》、《“互联网+”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三全育人”视野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与创新》等多篇论文。她获得2018年度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教学成果奖三等奖,论文《推动改革再深入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2018年湖南省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研究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三、爱岗敬业,率先垂范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她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关爱、指导青年教师的成长。她经常深入年轻教师课堂听课,实事求是评课,分享自己的教学体会。在她的帮助、指导下,多名年轻老师迅速成长为学院教学骨干。和她结对帮扶的田阳、李轶岚老师,在湖南省举办的“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设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曲英钰、沈忱两位老师指导学生在2022年度湖南省大学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暨第八届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竞赛中获得省级二等奖,评为优秀指导教师。作为教研室主任,勇挑重担。她先后两次担任不同教研室主任,在教学工作之外,承担了繁重的管理工作。2022年初,姜莉老师公公身患癌症,需要住院照顾,家中还有两个孩子需要照顾,但她并没有因为家庭琐事耽误工作,没有请过一次假,高效完成了各项工作,获得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2022年秋季,按照教育部要求,全国各高校增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作为教研室主任,她勇挑重担,多方协调安排师资,保证了课程的顺利开设。近一年,学校开展本科审核评估工作,教研室专兼职教师数量多,管理任务繁多,她毫无怨言,排除困难,认真完成学校、学院安排的各项工作。试卷整改中,她带领教研室多名老师,不计报酬、不计个人得失,牺牲休息时间,加班至深夜。
人生无止境,本着对教育的热心、对学生的爱心、对未来的信心,相信姜莉老师将继续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愿她在教育的路上取得更大的成绩。